当前位置:北岸>都市言情>万道长途> 第四百五十六章 黄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五十六章 黄泉(1 / 3)

净摩和尚的意思很简单。 圆觉妙心,唯此一心,乃十法界凡圣迷悟依正因果之本,为诸佛之本源。 他莫名其妙的产生了意识,然后,在意识的一片虚无之中,他悟了。 因为他本身就是傀儡,他没有任何的‘阻碍’,他从诞生开始,就不曾有自我以外的其他感受。 于是,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他悟到了‘空’,又从‘空’中悟到了‘圆觉’,以称此心体周遍无遗,无刹不现,无物不周。 如此一来,他便踏入了佛门。 这般天资…… 李启只能说,强中自有强中手,怪不得能拿到阿弥陀佛的佛气,这种肯定是佛子,而且是种子级选手。 “净摩大师确实厉害,只是,大师在这里做什么?你看的书……好像和佛学无关。”李启看了一下他手里的书,有些疑惑的问道。 不止和佛学无关,而且这书还特别的诡异。 书名是《关于球形关节的养护及强化的若干细节》 旁边摆着的其他书名则更加神秘。 李启扫了一圈,发现都是些什么:《论小型能源核心的工作原理入门:给初学者的一份礼物》 《巧匠迷思:新人炼师如何提升效率》 《武者也能学会的法宝出力计算的一百则简单公式》 《画师图鉴:纯机械结构的美》 “啊,自然与佛学无关,小僧在学习医术,毕竟出门在外总是有不方便的时候,总是找炼师帮忙也不好,还是自己学习一二,以后在外行走也不必总是烦恼此事。”净摩和尚温和的回应道。 李启眼角抽了抽。 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这一堆玩意儿,对净摩和尚来说,就是医术。 “那我就不打扰大师了,告辞。”李启观察了一下,却怎么也看不出异样,于是干脆的拱了拱手,告别了净摩和尚。 这机械和尚,还真是有那么点禅意,李启从对方身上看不出任何别的东西,这是个极为纯粹的和尚。 虽然有点古怪,但李启见过的怪事也不多。 去除掉对方的嫌疑,李启不再多想,转而看书去了。 理道的诸多更加细节的理念,还是得从书上得来啊,有了这些知识,才有足够的底蕴去面对未来的诸多破烂事。 唉,自己才七品,怎么就不能好好的修行呢? 李启摇头,然后找来了一堆自己需要的书,开始读书。 只要一开始读书,李启就会抛掉那些苦恼,专心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之中,这对他来说也是不可多得的娱乐。 学习新的知识,见识新的未知,扩展自己的眼界,这本就是李启修道的目的。 当初他站在澧州义县的旁边,亲眼看见那人道之气突入天空之时的壮观景色的时候,他就觉得,自己修行就是为了见识比这更大,更宏伟的场景,去见识诸天万界之中的奇景。 虽然到现在为止一直都被各种各样的事情,以及天魔在后面推着走,但这最初的愿望,李启一直都没忘记过。 很快,李启沉浸在了学习之中,就像是一块,开始在知识的海洋里吸水。 之后,李启的生活就很固定了。 白天去和神易军老爷子钓鱼,一般钓两到三个时辰。 钓鱼让李启和神易军飞快的熟络起来,并且还学到了一些锻炼身体的小诀窍。 之后就去读书,认认真真的读书。 顺带一提,那个净摩和尚也一直待在藏书阁,真的和个傀儡一样,不知疲倦的读书,完全没有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需求。 傀儡不会疲倦,确实很方便学习,李启都有些羡慕了。 然后,读完书,他去听加完班回来的理道众人讲课,让他们帮助自己消化书里的知识,两边各自交流,和王惇他们的关系也变的不错。 之后上完课,王惇等人上班处理宝船的事情去了,李启就继续去钓鱼。 平稳,有序的一天。 李启对此很满意。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五天。 五天之后,李启日常结束授课之后,来到了甲板上,准备钓鱼。 只是,今天神易军老爷子却没有撒钓竿,也没装钓台,反而是昂首挺胸,在甲板上眺望远方,似乎想要看见天穹的尽头。 搞不好真的能看见,因为天下的天穹是有尽头的,而在这个位置,距离尽头其实不算太远。 “老丈,今天不钓鱼吗?怎么在这里站着看水?”李启走过去,对着神易军打招呼。 “嗯,暂时先不钓鱼了,毕竟,再过几个时辰,就到深洋区域了,到时候会很壮观的,我们去哪儿钓。”神易军笑道。 然后,他指着李启的钓鱼台,说道:“不过,你可以用钓鱼台加强感官,我点你的目童子和浮白二穴,加强你的目力,你应该就能看见了。” 李启闻言,立刻照做。 而且,他还很好奇的观察神易军的动作。 点穴法! 他听过,但还没见过呢,这可是武者们中的技术活。 李启看着对方操作,却见一股武道内气点在他的目童子和浮白两个穴位上,与此同时,武道内气化作热流涌入身体。 随即,李启马上全神贯注,体会这种点穴法是怎么运作的。 学不会,但总得看个仔细嘛。 目童子穴在小眼角外缘骨隙中,横对童孔,故名童子,武道内气在目外去眦五分,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深入三分,以气血灸三壮。 再有浮白,在耳后,入发际一寸。 对应的不只是肉身,李启的人身小天地,也同时受到了武道内气的刺激,人身小天地顿时开始波动,甚至日月天神也变的更加有活力。 外来之力甚至形成了某种玄奥的流转。 童子黑眼法于阴,白晴赤脉法于阳,故阴阳合揣而精明,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所舍也,故心神沉稳而不揣,故能心清目明耳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