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岸>都市言情>大清话事人> 第34章 两个存菊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章 两个存菊堂?(1 / 2)

李郁熬了一夜,写出了一本《练兵指南》。

当然了,书名只是放在心里,没敢写在封皮上。

“淮生,从今天开始我交给你一个任务。”

林淮生就这样成了堂口的教头,负责监督所有人的训练事宜。

清晨,所有人听到锣声后起床。

每天上午训练1个时辰,跑步和举重。

下午再训练1个时辰,打拳和刀盾配合。

这是李郁在权衡了练兵效果和官府忌惮后,做出的相对稳健的决定。

……

召集了所有人,宣布了命令后。

没有人提出异议,这是个好兆头。

跑步的时候,也要排好队列,绕着围墙,纵队慢跑。

清月村的汉子,明显体力更胜一筹。

他们习惯不穿鞋,光着脚板健步如飞。

而原堂口的弟兄们,就吃力多了。

范京是最惨的一个,落在队伍后面好大一截,上气不接下气。

李郁犹豫了一下,没有给他特权。

返身回到了屋内,给蒸汽机铲了一簸箕煤块。

然后挑选了一根长1米的铁棒,固定在铣床承载杆的夹具上。

调整好参数距离,快速回转的刀头和铁棒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被切削掉落的铁屑丝,在地面铺了薄薄一层。

一炷香的功夫,截图为圆形的枪管坯件就算完工了。

然后固定在钻床上,对准刀头。

蒸汽动力通过一系列齿轮,刀头开始快速旋转起来。

李郁操作着刀头前进,钻孔!

隔一会,就要把刀头拉出来,降降温。

系统奖励的这一套机床,并不是现代化的数控三轴机床。

而是

对匠人的技术有较大要求。

……

缺少合格的工业润滑油,只能靠降低工作强度来延长寿命。

1米长的枪管,属于这台钻床加工的极限了。

足足半个时辰,终于获得了一根成品枪管。

李郁拿到院中,对着阳光观察。

枪管内部光滑无毛糙,外侧亦然。

再拿到锯床固定好,两端各锯掉几公分,确保两侧截面光滑。

李郁把一支火绳枪拆了,作为参照。

扳机,护圈,联动杠杆,火药池,火药池盖,照猫画虎,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改进。

在车床上一个个加工出来,再打磨掉毛刺。

美术生的天赋被完全激发,零件做工精致。

最后,李郁还设计了一个小玩意,简易缺口瞄准具。

让凭感觉射击,变成有依据射击。

枪身用的是桦木,纹理直,坚韧富有弹性,耐冲击,易加工,油漆和胶粘性能良好。

最重要一点是来源丰富,云贵川皖都有分布,购买方便。

李郁按照事先绘制的图纸,在木头上测量画线。

沿着线在锯床上去除掉多余部分,然后在车床上慢慢切削。

和清军装备的火绳枪不同,他增加了抵肩枪托。

整支枪看起来,显得修长。

木制枪身打磨和上漆的活儿,交给了小五。

考虑到后坐力巨大,肩膀受不了。

李郁还提前购买了一些皮革,最后安装在枪托抵肩处抵消一部分后坐力。

忙完这一切,已经到了中午。

食堂内,有5张长条餐桌。

李郁坐在其中一张的首位,众人开始用餐。

人心是什么?

人心就是食物,银子。

大米饭,红烧肉,炒鸡蛋,炒蔬菜,还有大盆的鲜鱼汤。

汉子们风卷残云一般的进食,非常壮观。

这么好的伙食,怕是一般小地主家都没有。

新加入的清月村疍民们,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团体。

不过,韦俊一直没来。

也许是族长的身份放不下,也许是还有戒心。

……

饭后,范京来了。

走路的样子颇为痛苦,他是个书生,吃不消跑步。

“军师,堂口最近业务太少。”

“就几桩没油水的抗讼业务,挣不了几个银子。”

“现在一个月开支最低也要100两。这样下去怕是~”

李郁点点头,他早有担忧。

打行的业务面很窄,其实就那么点市场。

主顾只有官绅,商人,富裕田主,普通老百姓不可出得起银子。

即使存菊堂现在声名赫赫,也不过是在存量市场多占据一些份额,不存在多少新增市场。

“还有一件事,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范京脸露尴尬。

“嗯?”

“大嫂最近很活跃,带着那些弟兄在府城连续接了好几个生意,打的很不错。”

“已经分家了,他们也要吃饭,各凭本事挣银子,这也没什么。”

“可是,他们打的也是存菊堂旗号。”

李郁一愣,随即脸色大变。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分家,但是字号却没分。

也就是说,实际上有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