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课(2 / 4)

,那都是他们以前从来不敢想的,那有了这一出,他们也可以拥有,为什么不要呢?

于是各地诸侯只能捏着鼻子咽下这口气。

但再然后呢?

土地越分越少,权利越分越小。他们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坐大。

其他子孙那里虽然会觉得变小了,但本来就是白捡的,所以也无所谓——但对于嫡枝来说呢?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被分出去,而自己手里的越来越少,他们当然会不满。

但这种不满是烧不到皇帝身上去的。因为他们还有数不尽的兄弟啊。

兄弟嘛,不就在是这个时候用来帮你消掉心火的吗?哪怕是用武力呢。

那再然后,这些诸侯王们还对中央有威胁吗?

所以,推恩令的具体内容一出,各个朝代无数位面中的观众就都唏嘘了。这计策说好听点叫直击痛处,说不好听点那就叫狠毒了。这位主父偃,还真是个大人才。

李晓诗继续:“后来,汉武帝又找了各种借口削爵、夺地,除国,严厉镇压了他们的叛乱。诸侯王就此一蹶不振。"

这正是各人先前猜测的结果。

“除了这些,汉武帝还建立了刺史制度,他把全部疆土划分成了十三个州,每州都设置刺史,刺史代表了朝廷,去对各个地方进行监管,严密监视那些地方豪强以及官吏,严防他们为非作歹。这些措施,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了。这是汉武帝在政治层面达成的大一统。"

这些基本是课本上的内容,虽然很官方,但李晓诗也没办法,因为就是这么官方啊!她就算再怎么用自己的话去改,也还是很官方啊!

说到这里,推恩令的版块已经讲完了,但李晓诗又加了一句。

“东汉末年还有三国和之后的观众们应该就会发现,三国时期那些地方大势力、盘踞一方的各种刺史,什么幽州冀州

荆州益州的,就是这里来的了!"

刘彻:啊?

还没来得及稍微得意一下怀里就又被扔了个雷。

不过李晓诗这回是真的插一句题外话,弹幕上越来越多讲三国事情的都被她无视了。还要讲课呢,三国跟这节课无关,随口说说还可以,但先不要提那么多!

“除了政治层面以外,汉武帝的功绩还主要体现在他在思想层面上完成的大一统。”

说到这里,李晓诗又扯了个几乎所有人在提到这一段历史时都会列出来的一个对照组:“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嬴政有一个事情叫做‘焚书坑儒’吧?先不管这个‘儒’到底是指的什么,但不管是谁在听到这个词的一瞬间都会觉得这是儒生儒士对不对?"

“后世很多儒生都会说儒家的地位在秦朝时期降到了一个低谷——那和‘焚书坑儒’相对的,当然是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我们还是先不管这个‘儒’是什么,就只从字面意思来看,汉武帝这个时期,儒家的地位也是肉眼可见地达到一个顶峰了。

对于又一次的被cue和比较,嬴政抿了一口茶,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刘彻“啧”了一声。

行了,差不多得了、不会还要把这个“尊儒术”里头的小门道也要——说出来吧?

董仲舒把视线从小天幕上移开,看了看窗外的夜色。……呃。

李晓诗:“说到这里,还是要先从西汉初期开始。”

“那时候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很弱,统治阶层们基本都是信奉并使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

统治政策的。但在社会上,为了反抗秦朝的暴/政,百家学说都很流行、汉朝恢复生机,他们也都重新活跃了起来——这里要说说诸子百家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止社会在发生大的动荡,学术界也很繁荣。当时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其中有些思想是就算我们不了解,但也一定听过的。"

李晓诗在这里顺理成章插了一部分诸子百家的官方内容,当然,还都是自己拼凑出来的:“比如主张‘有教无类’以‘仁’治国的孔子、主张‘无为而治’的老子、主张‘兼爱‘非攻’的墨子、主张顺应自然和民心'的庄子、奠定了华夏军事理

论基础的孙武孙子等等等等。各学派在思想政治上的观点不同,经常发生辩论和抨击,但同时他们也在互相影响,这种思想文化的大繁荣局面,被我们称为‘百家争鸣’。

“在秦朝,为了更好地推行政策,朝廷采用了法家学说作为核心,其他的思想都被压制了,所以就沉寂了下去。但在秦朝灭亡汉朝建立后,这些学说又再一次兴起,到处宣扬着自己的思想。"

"在我们新华夏来看,文化思想繁荣是好事,很大的好事。但对于处于封建统治的王朝、特别是一个刚刚统一没多久的封建王朝来说,那可是皇帝们的心腹之患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始皇要‘焚书坑儒’,扑灭那些对他有质疑的言论和火苗的原因了。"

不过嬴政也并没有完全毁掉,烧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